<
g55r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杨贵妃 > 第31章
    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,也得见杨玉环——皇帝经常在内宫有小宴会,约的是文学侍从,杨玉环自移居兴庆宫之后不久,就时时参加。

    她认识了不少人,她对这种比较少有君臣间拘束的小宴,也感到兴趣。

    在这些宴会中,偶然会有人作几首诗,也会谈及当世的文风、音乐、艺术。

    曾经被搁下的婆罗门乐章,到了此时,又被提了出来,一次,杨玉环在小宴中命乐工奏了几节,请与宴的文士提出意见。皇帝在兴奋中指定,以太真妃为领导,选择适当的人来改编,他说明,这将是天宝纪年的大乐章。

    文学侍从们自然是叫好的,于是,杨玉环在宫中,也有了正式事可做,她集中了梨园中第一流的乐工,还有翰林供奉中的学士,甚至皇帝的驸马张垍也来凑兴。

    这是非常的欢乐的日子,杨玉环不曾去理会到人事上的问题,偶然想到父兄,也偶然想到丈夫与儿子,但生活太丰富了,偶然的想到,又偶然的抛开。

    也就在这样的好日子,她的父亲,官国子监司业的杨玄璬卧病不上班,而且上表以病为借口而辞职。

    宰相李林甫技巧地把这一封奏事交给秘书监贺知章处理,那是把这一问题转给内廷经办。

    皇帝得知了,皇帝也告知了杨玉环。

    于是,杨玉环自请回家去一次,她向皇帝说,自己将会把一切都说明白,希望父兄能予谅解。对此,李隆基有着踌躇,他要求玉环暂缓进行,依照官制,因病请退休者,有给假休养之例,如果体弱不能任事,可以同等职衔分司东都,不必真做事,但又不算退休,只是俸给比较少一些,他说明,病假或者放弃职务而满一百天,那就等于自行离开了官职。

    有一百天时间可以周旋,他劝玉环不必着急。

    杨玉环也真的不着急了。

    她修编婆罗门乐章,她又和皇帝在一起,由琵琶国手张野狐,以及一名由阿拉伯区域来的外国乐师,还有一位西域的康居国乐师,共同创作了一套名为《紫云回》的乐曲。

    这一套乐曲的底本,原是李隆基在十年前自己有感而凑合摘录的,揉合好几种乐曲,但并未完成就扔下了。杨玉环好动,对宫廷中的忌讳又少予理会,她翻查皇帝的私人文书杂件,找出了《紫云回》的稿本,试了几次,就催促着皇帝将之完成。李隆基虽然通晓音乐,但是,要他独立完成一套乐章,根本无此可能。杨玉环的情形与之相似,因此找了许多人参研,就皇帝的稿本为基础,把《紫云回》完成了。

    这是揉合中外音乐的新创作,其中的舞曲部分,参照凉州曲和南方散曲而成,用两队舞伎,共二十八人。

    杨玉环亲自为之设计舞衫。

    《紫云回》试演了几次,才正式演出,皇帝找了不少文学侍臣来参观。

    ——一位很有名气的道士吴筠,为皇帝微召,从会稽来到长安,和皇帝见过一次,李隆基对吴筠很是赏识,《紫云回》第一次演出时,这位道士以客卿身份参加宫廷内宴而观乐舞。

    之后,皇帝、杨玉环邀文学侍从们小饮,问吴筠散隐天下的人才,吴筠脱口而说:“蜀人李白,命世奇才!”

    “李白,我也知道,我看过他作的诗,兴庆宫中就有他的诗卷!”杨玉环欣然说出。

    皇帝看了爱妃一眼,笑着说:“太真妃也欣赏此人文学,当是不错——李白这名字,我自然也知道,好象,从前来过长安?”

    坐在杨玉环身边的玉真公主微笑着接口道:“李白风神俊朗,以前来过长安,怕有十年了。”她稍顿,指着贺知章和侍御史崔宗之说:“他们两位应该深知李白,当年,李白在都中时,有饮中八仙之称,我们的贺监有一次请李白饮酒,身上没带钱,以所佩的金龟,质钱换酒,一时传为佳话。”

    皇帝回顾小妹,询问:“你也见过?”玉真公主点点头,杨玉环则转向贺知章:“贺监,你们饮中八仙,是那几个人?”

    “这是好事者随口说说的,似乎指我们中八个,一位是现在守制中的汝阳王,次为现任左相李适之,其次是:崔宗之、苏晋、李白、张旭、焦遂及老臣——当时在一起,只聚宴,大家都豪饮,这八人中,苏晋于开元二十二年故世了,现存七人,以老臣年事最高。”贺知章谨慎地说。这是放纵的行为,他本人无妨,但对汝阳王和现任左相的李适之却有妨碍,幸而喜悦中的皇帝不在意。

    道士吴筠,借此机会,郑重地推荐李白,皇帝欣然命贺知章立刻起草诏书征召。

    李隆基同时又希望各人推荐才智贤俊之士入朝,他说明了不必经由考试而入仕,只要大家认为是人材,就可任用;他希望在自己为皇帝的第二个世代,能创造一个繁华的局面,以前三十年,拨乱反正,天下已大治,国家有足够的财力,四方也有猛士守土,因此,他希望在文学艺术方面发展,使大唐王朝的精神生活有一番新气象。

    于是,老去的秘书监贺知章举酒为皇帝寿,与宴的人也齐呼万岁。

    于是,著名的道士也是有名气的诗人吴筠,朗诵了李白的一首新诗。

    这是升平时代的宫中乐事。

    李白这个人,曾经到过长安,频交王侯,但并未获得当时的人推荐,虽然地在当时认识了朝中不少权贵,但是,权贵们不曾正式举荐才气纵横、具有多方面长处的年轻的李白。

    可是,一名道士,偶然于宫中提及,使李白的姓名在一日之间显扬了。

    李隆基在这一次宴会之后,才去看李白的诗,也从而欣赏了这一个人。

    至于贺知章,把征召李白的诏书草拟后,再正式转交而发出去。

    兴庆宫中,如今充满了音乐气氛。自从《紫云回》谱成之后,大唐天子和他的太真“妃”便热衷于音乐。李隆基对此,原有相当造诣,杨玉环喜欢音乐,早期只是爱好而已,但在入居太真宫之后,闲着无事,便在音乐方面深入,她也能作谱了。

    那一套天竺祀神的婆罗门大乐章,经过一次又一次地修改,融合中华古代的乐章,终于初步改编成功。这和原来的祀神乐有了许多不同,但这也和中华古典的雅乐异趣。大唐皇帝把它改成室内乐章,和《紫云回》一样,但新乐章是大部曲,共十八章,分为三大部,每部六曲,第一部分的乐章称为散序六曲;第二部分称中序六曲;第三部分称为终序六曲。

    第一部分是只有乐奏而不配拍的,没有拍,也就不能舞,第二部分入拍,舞蹈开始,那是以中华传统的舞蹈为主体,初为慢舞,到了六曲的最后二曲才转快,第三部分六曲,全为快舞了,乐部属黄钟商调,转到最后入破为越调,但在收结时,又回转到正黄钟宫,这部大曲的最后,以玉磐为主响,引一长声作结。

    从南北朝时代北朝的齐国、周国开始,都看重音乐,隋皇朝也一样,隋文帝立国的第九年,以还没有创立代表本朝的音乐而大为不满,大唐开国,融合南北朝的文化,但李世民热心地承继隋炀帝杨广的风格,为南方文化服务,在音乐上虽然有开创,但并未自成一个体系,李世民只是胡乱的吸收,以古典的雅乐定为庙堂之乐,取遥远的罗马帝国的军中乐章,扩大而为破阵乐,定为军中之乐,其余胡乐与南朝乐章相杂,没有自己的风格。现在,李隆基和杨玉环主持着,创立了一套综合中外,而有自我中心的乐章。婆罗门乐章原是佛教的祀神乐,李隆基将之改为室内大部乐后,宗教意识上也来了一个转变,李唐以道教为主体,他以道教代替了佛教,但仍保留一些佛教的东西在内,他求的是自我中心的综合,而在第一部分散序,又加入了儒家的雅乐分子。

    他暂时将之命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但并未将这部大曲交到太乐署去,他以为要成为一代乐章,必须有多次试演和修改。

    李隆基和杨玉环着迷于此,杨玉环又潜心于学击磬,李隆基则努力学吹笛,因为这两种乐器在乐章中都有引领的作用,大乐章的最后一个长引声,由玉磐先发的。

    他们往来于兴庆宫和大明宫,练乐教舞,还制作各种乐器,李隆基搜求到一块匀称的大玉,命乐器工匠日夜施工,为杨玉环制作了一具玉磐。

    此外,在大明宫的梨园教坊和宫城外光化门北的外梨园,都有许多买来的少女在受歌舞训练。这是一个浩大的训练计划,外梨园负责初步的训练和教育,使受训的人认识字,这一部分的女子,自八、九岁的女孩到十九岁的少女,以每隔二岁为一组,每组有一百四五十人,共六百人,至于旧人,在外梨园留着的还有二百余人,那是用以赐给诸王和公主宅的;有些人,也可能入宫为宫女及执事。另外,有五十多名女子,在受百戏杂技训练,教师大多从外面请来,只初步的基本功夫由宫廷的老人传授。

    至于内梨园,除了已训练成功的之外,又自外梨园选拔精华作高级训练。由于要分别着作各种训练,宜春苑内,也拨出了几所大屋,供训练和居住之用,同时,西内的宫城,也有她们的居处和读书写字的地方。

    皇帝和杨玉环的兴致很好,他们经常去巡视宫内的各个训练场所,杨玉环本身,能歌,擅舞,又通晓好几种乐器,她要求梨园供俸们努力选择通才,训练成为通晓各种技艺者。她的要求很高,作事也全无顾忌。有一次,皇帝的驸马、中书舍人张垍入觐,张垍是已故宰相张说的儿子,得到皇帝的宠信,以中书舍人本官入翰林院为学士,经常参与内廷的宴会的一人,杨玉环请张垍自翰林学士中选一二个人来教梨园中的女子读书。